他深切體認到,要立足二十一世紀,
就必須力求創新,升級轉型,
走出傳統窠臼,朝向高科技發展。
一九七二年,永光化學從四百萬起家,到了一九八八年,增資到五億元,股票上市之後,又不斷累積資本,穩健成長。
身為永光化學的領導人,陳定川才五十幾歲,到了這個階段,事業有成,也賺了不少錢,算是相當成功。
「人生的追求,就到此為止嗎?到底我的理想、目標在哪裡?永光的下一步要怎麼走?」他並不滿足現況,他要繼續努力,向前邁進。
理查‧巴哈在《天地一沙鷗》一書中所描述的海鷗岳納珊,為了追求理想、尋找生命的意義,每天練習飛行,在辛勞中體驗遨翔的快樂。
他要像岳納珊一樣,不斷挑戰自己,飛得更高,看得更遠。
在一次國際基甸會年會中,陳定川遇見許多令他佩服的人,親身感受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會員,有堅定的意志,有崇高的理想,他們心胸寬廣,眼界開闊,心裡十分羨慕。
「他們願意為理想堅持下去,那我呢?在我的一生中,能夠為人類貢獻什麼?」他在專注禱告中尋找理想與目標。
發展高科技產業
一九七○年代,全世界的產業發展已從農業,進入工業時代。八○年代,以日本為首,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四小龍,靠著充沛的勞力和資金,以工業製造、大量生產,創造亞洲奇蹟,在世界閃亮登場。
九○年代,美國以高科技產業快速崛起,英代爾(Intel)、微軟(Microsoft)、IBM等國際巨擘稱霸全球,將亞洲視為委託製造(OEM)中心,為他們的高利潤產品加工生產,以勞力賺取代工酬勞,台灣就是主要的代工國家之一。
二十世紀是一個詭譎多變的世紀,經濟發展沒有一定的規則可循,今天的榮景,如果不再追求進步創新,很可能到了明天就成為泡影。
尤其,國際經濟緊密相連,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,大家激烈競爭,力圖爭取最大的生存空間,每一個國家、每一家企業都在尋找攻堅的利器。
當高科技產業以十倍速飛奔成長,勞力密集的傳統產業,代工生產的廠商,就更加望塵莫及,生存將受到嚴重的威脅。
「新世紀什麼產業才能生存?」知名的管理大師石滋宜大聲疾呼:高科技產業是台灣賴以生存的命脈。他洞燭機先,立論精闢,所提出前瞻的思維,對業界有很大的影響力。
未來的挑戰,潛藏著無法預知的變數。面對新世紀的產業,石滋宜不講「發展」,而用「生存」這個強烈的字眼,讓陳定川十分震撼。他深切體認到,要立足二十一世紀,就必須力求創新,升級轉型,走出傳統窠臼,朝向高科技發展。
「發展高科技產業是唯一的路。」本來就對高科技懷抱憧憬的他,更確定永光化學未來的走向。
他腦海中浮現一個清晰的畫面,那是有一年去瑞士考察業務,在瑞士第二大城巴賽爾(Basel)一家座落在萊茵河畔的旅館中,所看見窗外運送化學品的船隻穿梭往來的景象。
名聞遐邇的國際大廠山德士(Sandoz)、汽巴嘉基(Ciba-geigy)就在不遠的河岸,順此下游,則是德國的拜耳(Bayer)。
「我要網羅一群高科技的人才,讓他們發揮所長,像這些國際大廠一樣,生產對人類有貢獻的高科技產品。」他找到了明確的人生目標。
儘管和歐洲這幾家規模宏偉、歷史悠久的「化學巨人」相比,永光化學只不過是個初生之犢,「我們的規模雖然不大,一樣可以發揮創新的精神,做出最好的高科技產品。」他信心充滿。
從理念的誕生,到董事會的熱烈討論,永光化學決定要以高科技化學品產業邁入新世紀。同時,訂下大型化、全球化及多元化的發展方向,永續經營。
經過多年的努力,永光化學定位為高科技化學品的生產事業,遵循「追求進步創新、發揮人性光輝、增進人類福祉」的經營理念,成為對化學工業有貢獻的跨國企業集團。同時,在經濟、社會、環保、安全均衡發展之下,除了原來的色料之外,經營特化、醫藥、電化、奈米材料等高科技事業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